专注科研 探索真理 ——记湖北文理学院1996届优秀毕业生涂良成
作者: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时间:2020-11-20 点击数:
涂良成,男,1973年出生,博士,二级教授,中共党员,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1996年毕业于湖北文理学院(原襄阳师专)物理教育专业,2006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从事精密测量物理研究,包括基于引力基础物理实验研究和精密重力测量技术研发。承担在研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共计4项,先后承担和参与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重大预研项目等十余项。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目前致力于自主研制国外封锁、国家急需的航空重力梯度测量系统。
持之以恒 探索科研新驱动
涂良成在襄阳师专学习期间在班级里、在全院范围内给同学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形象,学习非常认真刻苦、持之以恒,只要有时间,早晨6:30会去树林里或操场上晨读,晚上会坚持在教室自习,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一直坚持到毕业。正是由于这种习惯的日积月累,涂良成在提高了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他强于常人的坚持不懈耐力、超于常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自己将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涂良成谈起自己的科研探索之路时感叹到:“遇到自己想从事的研究自己想去试试,最开始以为5年、10年就能完成这个科学梦想,没想到竟不知不觉会经历了20年、30年的求索过程,自己回想起来感觉时间过得真快。”正是涂良成的这份坚持不懈才会让长达二三十年的科学研究探索变成现实、成为可能。当谈起那个备受国际同行瞩目的引力实验室时,在这个实验室里,涂良成和他的团队三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开展精密重力测量研究,探索引力规律,奠定了我国引力研究的国际地位。
兴趣爱好 创造科研新高度
科学家的天职在不懈探索真理,而兴趣是找到真理的最有利要素。涂良成认为兴趣是科学家探寻真理道路上最重要的因素,有了兴趣,在追求真理、迎接挑战过程中,越是困难越是敢于面对。在谈到引力实验时,涂良成介绍到由于引力实验对恒温、隔振、电磁屏蔽等要求极高,学校决定把实验室建在人防山洞中,最初的10多年,除了吃饭和睡觉,每天10多个小时,涂良成几乎都在山洞中做实验。上下班两头不见太阳,经年累月,头发掉了将近三分之二,左脸上出现了一块块白斑。山洞里的工作环境,在别人看来是艰苦的、难受的,但在涂良成看来,可以不与外界接触,平静地干活,没有干扰地做实验,这是做引力研究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这份对科研的兴趣,才铸造了他在科研求知路上的新高度。
早在2000年,涂良成开始谋篇布局,拓展新的研究方向。这一年,他关注到国家对精密重力测量技术的迫切需求,启动了空间加速度计研究。涂良成团队联手相关单位提出的“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项目,今年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正是这份兴趣,让他有了对新研究的前瞻,有了对新研究的探索。
精雕细琢 书写科研新篇章
“玉不琢不成器”,涂良成对学生要求之严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他指出缺点纰漏毫不留情。团队的每一篇学术论文投稿前他都要仔细审查,修改很多次。但在他的团队中间,学术思想的讨论又是非常开放的。老师与学生经常争得面红耳赤,个体独立的学术思想在无拘无束的碰撞中,迸发出一个个创新的火花。“为了实现大科学梦想,必须培养出一支过硬的科研队伍。”涂良成追求真理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一丝不苟严谨负责的治学精神,全方位感染着团队成员和他的学生。
涂良成严谨的工作态度,获得了一些非常好的成绩:他采用旋转扭秤调制法检验光子静止质量的实验将国际上同类实验精度提高两个多数量级,实验结果被国际基本粒子数据组PDG收录;采用扭秤双调制法验证了牛顿反平方定律在亚毫米和毫米范围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参与采用扭秤周期法测量万有引力常数,实验结果被国际科技数据任务组CODATA收录。在基础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合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含在Phys. Rev. Lett.实验论文5篇,Rep. Prog. Phys.综述论文1篇)。2006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2008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6年获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涂良成说:“学习永不止步!面对科研,我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