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山下苦耕耘,淡泊明志筑英才 ——记湖北文理学院1998届毕业生陈爱喜

作者: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时间:2021-02-13 点击数:

陈爱喜,男,1974年12月生,湖北枣阳人,中共党员。1998年7月至2000年8月担任湖北文理学院(原襄樊学院)物理助教;2005年毕业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2005年7月至2016年在华东交通大学理学院工作,历任教授、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现任浙江理工理学院应用物理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院院长。

陈爱喜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省政府津贴获得者,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井冈之星)入选者,江西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西省“远航工程”入选者,江西省物理学会优秀工作者。

 

刻苦钻研,追逐梦想不停歇

 

对于学习这件事,陈爱喜有着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好成绩永远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是需要一路披荆斩棘,用坚持和自信来创造。1998年,陈爱喜来到了湖北文理学院,怀着一颗敢于钻研、勇于进取的心,他开始了在隆中山下的工作和学习。那时候的学校,实验室的条件不是很完备,要做成一项试验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陈爱喜对于科研、实验的执着。

坚强的性格、进取的态度是他成功的基本保证。成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湖北文理学院作为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然而他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论在哪里学习,哪里做实验,都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成绩。当别的同学还在抱怨夏季的炎热,感慨时光的飞逝时,他已抱着书本,享受着文字中特有的宁静,或者坐在实验室,聆听各种仪器敲出的音符。天道酬勤,成功总是能遇到有准备的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陈爱喜带着隆中诸葛特有的睿智和淡泊,又踏上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学习,后分别在华东交通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从当老师到现在,他都非常喜爱这份工作,很喜欢和学生打交道,他从一而终的关爱着学生,尊重学生,和他们平等相处,以诚相待,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

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作为一名教师,陈爱喜老师热爱教育事业,不管自己的科研任务多么艰难,他始终把教学常规工作摆在第一位。无论多么忙碌,上课前他都会抽出时间,把准备工作做好,在脑海中先把要点过一遍,力求把每节课的节奏都控制的收放自如。在他的课堂上,随时可以看到他时而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时而用多媒体形式形象刻画着,时而激情洋溢的演说着,时而和学生热烈的互动着。

陈爱喜就是这样,对待学生,诲人不倦,公正公平;对待同事,重视交流,互帮互助;对待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自己对教育的无私奉献,对学生的无私关爱。

 

攻坚克难,攀登科学之峰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陈爱喜在大学开始就很喜欢待在实验室里,时而认真学习,时而做做实验,他把实验室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在离开了隆中山之后,陈爱喜更加努力,在华东交通大学做老师的时候,他除了上课,就是整日泡在各个实验室,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大大小小的科研项目中。他说,一是因为兴趣,二是因为一个科研人对于科学研究的那股劲。

作为一名科研人,陈爱喜老师从事光物理研究,在量子物理、半导体量子阱材料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他曾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58篇SCI论文;他主持国家基金过3项、973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10项;科研成果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多年在科研领域的钻研,获得了多项殊荣:他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省政府津贴获得者,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入选者,江西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西省“远航工程”入选者,江西省物理学会优秀工作者。

隆中山下七年的学习工作,让他学会了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攻坚克难;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扮演好属于他的角色。他是我们追逐的那一缕光,追着光走,总能走向彩虹!

Copyright © 2016 湖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北校区1号楼) | 邮编:44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