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能源光电子”团队铜团簇研究获得重要进展

作者: 时间:2023-02-16 点击数: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通讯员 陈美华)近期,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刊发了我校为第一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的研究论文“Highly Effective Hybrid Copper(I) Iodide Cluster Emitter with Negative Thermal Quenched Phosphorescence for X-Ray Imaging”(2023, DOI: 10.1002/anie.202217784)。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单位在化工领域3大TOP期刊(Science、Nature、ANGEW)发表论文。研究工作以我校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开展。胡青松博士完成了材料合成、光谱表征和光物理分析部分的工作,并撰写了该论文。

(DBA)4Cu4I4发光体的发光机理示意图及X射线成像结果。

低效率的三重态发射严重阻碍了杂化铜(I)碘团簇的实际光电应用,而实现其高效的三重态发射目前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此,该研究报道了一种高效的杂化铜(I)碘团簇发光体(DBA)4Cu4I4。激发态结构重组和嗜金属相互作用的协同作用使材料在室温下获得高效的三重态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94.9%)。此外,声子辅助的激子去缺陷过程使得材料在80 ~ 300 K范围表现出奇特的负热猝灭效应。作者进一步研究了该发光材料在x射线成像领域的应用。制备的(DBA)4Cu4I4晶圆表现出高于104光子MeV-1的光产额和~5.0 lpmm-1的高空间分辨率,表明该发光材料在实际x射线成像应用中显示出巨大潜力。这项工作为杂化铜(I)碘团簇发光体提供了一种实现高效三重态发射和负热猝灭效应的新策略,极大地促进了Cu(I)团簇领域的发展。报道的新型杂化铜(I)碘团簇发光体可作为研究Cu(I)团簇磷光材料光致发光热动力学机理的模型。同时,新型光致发光特性的实现也有利于拓宽材料的应用领域

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结合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和襄阳市新兴产业的发展,以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应用基础特色为原则,在能源光电子材料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近年来,实验室通过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深化国内外科研合作,实现基于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和产、学、研之间的有机结合;聚焦主攻方向,攻克卡脖子的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建设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前沿平台及专业人才的集聚高地。


审稿人:汪竞阳



Copyright © 2016 湖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北校区1号楼) | 邮编:441053